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4-20 18:23
4月18日,伴隨華夏銀行2024年財報的披露,A股9家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下稱“股份行”)2024年業績完整報告已經全部出爐。
經濟觀察報梳理9家股份行信用卡業務情況發現,多家股份行在信用卡業務方面收縮動作頻頻,資產質量依舊承壓。
業務收縮、不良承壓
多家股份行的信用卡遭遇了發卡量收縮或增速放緩的情況,同時交易額普遍出現了下滑。
從發卡量上看,截至2024年末,招商銀行的信用卡流通卡9,685.90萬張,較2023年末減少了25.91萬張,流通戶6,944.09萬戶,較2023年末減少了29.95萬戶;該行實現信用卡交易額44,185.59億元,同比下降8.23%。
截至2024年末,平安銀行信用卡流通戶數同比減少12.9%至4692.61萬戶,全年信用卡總消費金額下降16.57%至23,205.1億元。
截至2024年末,華夏銀行信用卡期末有效卡1,949.09萬張,比上年末下降8.47%;有效客戶1,735.34萬戶,比上年末下降7.99%;該行實現信用卡交易總額8,287.17億元,同比下降15.89%。
2024年,興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全年新增發卡254.50萬張,呈現增長態勢,但已連續三年呈現增長放緩的態勢。其中,2023年,該行信用卡新增發卡量為509.40萬張,2022年的新增發卡量為660.41萬張。
與此同時,資產質量成為信用卡業務的核心關注點。就已披露的數據看,A個月9家股份行中,近半數銀行的不良率持平或上升,資產質量承壓,部分銀行的不良率有所下降,但總體仍處在高位水平。
截至2024年末,招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0.95%,與2023年末持平,信用卡不良貸款余額為165.6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77億元。
截至2024年末,民生銀行信用卡貸款不良率為3.28%,比上年末上升30個基點;信用卡不良貸款總額為153.8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8.57億元。
同期內,浦發銀行信用卡及透支不良率為2.45%,較上年末上升0.02個百分點;光大銀行信用卡逾期率為1.50%,相比2023年上升20個基點;興業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為3.64%,比上年末下降了29個基點,盡管不良貸款余額有一定幅度下降,但整體不良水平仍處于高位;平安銀行信用卡應收賬款不良率為2.56%,同比下降0.21個百分點。
截至2024年末,中信銀行信用卡不良率為2.51%,較上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中信銀行表示,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部分客戶收入水平與還款能力趨勢性下降,信用卡行業資產質量整體承壓。從行業看,受經濟結構調整、行業合規整改、產業周期等因素影響,房地產代理服務業、中小型旅館/餐飲/快餐店等行業風險偏高。
加大民生領域場景分期業務
當前,信用卡人均持有量已然相對飽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4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2024年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為7.27億張,較2022年四季度減少8000萬張。此外,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2張,同比下降3.7%。
步入調整期,信用卡行業告別粗放增長,銀行還能如何做加法?
AI(人工智能)賦能與精細化運營是一種思路。招商銀行在年報中提到,持續推進高質量獲客策略,不斷完善信用卡產品體系和用卡體驗;加強資產組織能力,推動分期資產業務發展,強化賬單分期、消費分期等精細化運營能力;同時,通過模式創新助力業務提質增效,依托AI技術賦能員工,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和客戶體驗。
中信銀行表示,針對Z世代客群,深入了解Z世代年輕客群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及價值觀的基礎上,打造專屬Z世代青年服務體系,滿足年輕客戶在財富管理端和消費端的多樣化需求。
另外,中信銀行提到,結合年輕用戶喜好,發行《星穹鐵道》《未定事件簿》等游戲聯名卡;聚焦年輕人出行、購物等消費場景,上線龍馬精神卡、GO卡、PASS卡、醒醒卡等多款“顏”系列卡產品。同時,中信銀行建立新媒體渠道矩陣,在嗶哩嗶哩和小紅書平臺開立官方賬號“中信銀行信青年”,持續傳播青年服務理念。截至2024年末,該行Z世代客群達4,677.99萬戶,“顏卡”系列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突破1500萬張,累計交易金額超3,700億元。
同時,加大分期投放力度、推動汽車等消費分期規模化發展,是多家股份行在年報中重點提及的信用卡布局方向。
華夏銀行表示,2024年,該行緊抓家居智能化、老房改造、以舊換新等市場契機,推動信用卡家裝分期業務規模化發展。
光大銀行也表示,該行圍繞消費型客群強化獲客、經營、分期一體化運營,聚焦雙卡綜合經營,加強客戶生命周期管理和營銷觸達,加大汽車分期等場景分期投放力度,進一步發揮信用卡支持消費的作用。
浦發銀行在年報中提及,2024年該行整合商戶、商圈、汽車、交易普惠等生態場景,開展以舊換新3C家電分期優惠等活動,同時持續拓寬新能源汽車分期業務范圍,與頭部新能源汽車品牌開展總對總合作,滿足客戶多樣化的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