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4-20 18:23
在低利率、低利差時代下,“降本增效”成為銀行業謀求發展的重要策略。
2024年初,招商銀行行長王良公開表示,如今銀行的經營壓力正在不斷加大,明確了要過“緊日子”的戰略方針。在該行2024年年報中,王良再次提到,要加強全成本管理,過“緊日子”,扎實推動降本增效。
經濟觀察報梳理了A股9家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下稱“股份行”)的2024年年報發現,超半數銀行的員工總數出現了減少,例如2024年,平安銀行員工總數較2023年減少2108人;5家銀行的員工薪酬總額較2023年出現了下降,6家銀行的員工人均薪酬出現了下降。
有銀行一線員工告訴記者:“今天銀行的基層員工,更像是‘捧著金飯碗要飯’,坐在柜臺舒服地掙錢,這種日子已經一去不返了。”
數據來源:銀行2024年年報
(注釋:民生銀行員工費用包括董事薪酬,部分銀行員工總數包含勞務派遣)
5家銀行員工人數出現減少
截至2024年末,9家股份行中,招商銀行的員工數最多,超11萬人;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的員工數均超6萬人;光大銀行、平安銀行的員工數超4萬人;華夏銀行的員工數超3萬人;浙商銀行的員工數超2萬人。
與2023年相比,華夏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4家銀行出現了減少。其中,華夏銀行、平安銀行分別減少1948人、2108人。
與此同時,也有銀行增加超2000人。例如,2024年,浙商銀行增加2331人;興業銀行增加2147人;招商銀行、光大銀行則分別增加672人、400人。
員工增減分化,呈現出銀行“業務瘦身”情況及業務結構調整,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前銀行業人才流向趨勢,比如,積極投入金融科技等層面。
光大銀行在年報中表示,該行正持續提升科技投入產出效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2024年,該行科技投入達65.73億元,同比增加7.58億元,增長13.04%,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4.85%。截至2024年末,該行科技人員達3986人,比上年增加301人,占全行員工的比重為8.31%。
人員的增減并非指向單一維度。截至2024年末,平安銀行共有在職員工41011人,較2023年末減少了2108人。其中,業務人員減少了2191人,管理人員減少了567人,專業技術人員卻增加了650人。
人均薪酬:中信最高
員工薪酬,在部分銀行年報中也被定義為“員工費用”,主要涵蓋工資、社保、公積金、其他福利等。
就2024年員工薪酬總額而言,在A股9家股份行中,浙商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4家銀行均實現了正增長,分別較2023年增長12.37億元、2.54億元、16.01億元、5.47億元。
其中,中信銀行增至396.84億元,成為A股9家股份行中上漲最多的銀行,主要由于社會保險費以及離職后福利-設定提存計劃兩項的增長,金額分別為6.43億元及5億元。
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的員工薪酬總額則出現了明顯的下降,2024年分別同比減少22.60億元、17.83億元。
記者以全年員工薪酬總額除以截至2024年末員工人數計算員工人均薪酬發現,9家股份行的員工人均薪酬有升有降。
目前,員工人均薪酬最高的是中信銀行,受人員結構調整影響,該行人均薪酬升至60.62萬元,同比增長6.50%;華夏銀行的人均薪酬則提升6.65%,至42.19萬元。
此前多年穩居第一的招商銀行人均薪酬,降至60萬元以下。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銀行員工薪酬已連續兩年下降。具體來看,2022年,招商銀行員工數量為11.30萬人,員工費用為706億元,人均成本62.50萬元。2023年,招商銀行員工數量為11.65萬人,員工費用為703.50億元,人均成本60.40萬元。
高管薪酬:誰最高
2024年,A股9家股份行的高管薪酬呈現出“降多增少、分化顯著”的特點。
目前,僅4家股份行披露了董事長薪酬。其中,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在2024年獲得的稅前報酬最高,達334.63萬元。興業銀行董事長呂家進、浙商銀行董事長陸建強、浦發銀行董事長張為忠,分別在2024年獲得161.40萬元、114.36萬元、85.68萬元的稅前薪酬。
民生銀行、興業銀行董事長的薪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2023年,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稅前薪酬為389.08萬元,即2024年,高迎欣稅前薪酬同比下降10.41%;興業銀行董事長呂家進的稅前薪酬同比下降4.11%。
部分銀行董事長的薪酬呈現增長態勢,例如,浙商銀行董事長陸建強的稅前薪資由2023年的93.43萬元,增長22.40%至114.36萬元。
行長薪酬中,招商銀行行長王良的薪酬為296.17萬元,較2023年下降49.15萬元。這與銀行業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以及金融行業薪酬與風險掛鉤、實施績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等政策導向密切相關。
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恒2024年稅前薪酬為415.87萬元,在行長中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