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由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下稱:“五礦信托”)主辦的第四屆五礦產業金融論壇系列活動之“ESG理念助力構建信托新生態”論壇暨《ESG理念引領信托產融互驅新格局》《2024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發布會在京舉行。多位ESG產業及金融行業領軍機構代表參會。
中國信托業協會黨委委員、專職副會長閆建東在致辭中強調,ESG理念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是信托業突破轉型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他指出,行業需擺脫傳統路徑依賴,將資產配置、財富管理與社會服務深度融入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并透露協會正通過標準制定與案例示范推動綠色金融落地。
中國信托業協會黨委委員、專職副會長閆建東
閆建東在致辭中表示,當前信托業正處于“轉型攻堅期”,踐行ESG理念既是落實監管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他指出,ESG理念與“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等國家戰略部署高度契合,信托業要將資產配置、財富管理和社會服務等功能,深度融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各領域各環節。
“信托業必須徹底擺脫對傳統業務的路徑依賴。”閆建東強調,協會已通過多項舉措引導行業轉型:繼今年7月修訂發布《綠色信托指引》、出臺《信托行業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披露指南》,目前正組織編寫《綠色信托案例集》,旨在通過優秀實踐的示范效應,推動行業進一步做實做優“綠色金融”這篇大文章。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導,證券期貨研究所終身名譽所長賀強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導,證券期貨研究所終身名譽所長賀強系統闡述了信托業與ESG理念“天然的適配性”,他特別提到了中國信托業協會近年發布的新版《綠色信托指引》和《信托行業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披露指南》,這些綱領性文件為行業轉型提供了清晰的行動框架。他強調,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眾多信托公司已將綠色信托作為重要轉型方向,并在公司治理、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等方面積極行動,行業已呈現出可喜的發展態勢。
報告發布儀式
論壇上,五礦信托同步發布《ESG理念引領信托產融互驅新格局》行業研究報告與《2024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中國信托業協會黨委委員、專職副會長閆建東,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國威,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導,證券期貨研究所終身名譽所長賀強,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雁,金融界集團副總裁傅偉溢共同上臺,啟動了報告發布儀式。
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國威
五礦信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國威在致辭中表示,ESG理念與中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及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戰略要求高度契合,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傳承“礦業報國、礦業強國”初心使命的中國五礦旗下金融機構,五礦信托始終將服務國家戰略、踐行ESG理念視為使命所在、責任所系。
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雁
五礦信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雁在解讀行業報告時指出,2025年是ESG理念從“理論倡導”全面邁向“實踐深耕”的突破之年。當前,ESG正推動信托業從“風險調整收益”轉向“社會價值與環境貢獻”的雙重目標。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信托業合計有16.68萬億元資金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支持實體經濟,占資金信托規模的75%。其中ESG導向的產品通過契約化安排,實現了金融資源配置與“信義義務”制度的有機統一。
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耿一然
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耿一然對《2024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進行了解讀。報告通過詳實數據和案例,全面展示了公司的年度實踐成果。
報告顯示,在公司治理方面,五礦信托堅持黨建引領,構建起完善的ESG治理架構。在綠色金融方面,五礦信托綠色信托存續規模達64.02億元,并成功打造了“綠色投資3號”等“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標桿產品。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截至2024年底,五礦信托投向實體經濟領域的規模達5,430.62億元,占存續信托計劃本金規模的85.21%。在回歸信托本源方面,家族信托管理規模近800億元,養老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等業務引領行業創新。在公益慈善領域,“三江源”慈善信托品牌累計規模達2.2億元,位于行業前列;同時,公司積極參與慈善信托行業共建,成功當選為中國信托業協會首屆慈善信托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隨后,在題為“破局與重構:ESG如何重塑信托業務價值鏈”的圓桌研討環節,多位專家展開了深入探討,為信托業的ESG創新發展探索可行路徑。
未來,隨著ESG從“理論倡導”邁向“實踐深耕”,信托業將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新突破。立足于新的歷史起點,五礦信托必將以更堅定的決心回歸本源,以更扎實的腳步探索創新,將信托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服務國家戰略的磅礴力量,在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時代考卷中,為信托行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盡力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