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7-16 12:38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艷明
“盡管面臨很大壓力和挑戰,但金融領域取得了很好的表現。去年9月24日和今年5月7日采取的兩輪金融政策,產生了積極效果。”7月15日,在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舉行的“2025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表示。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5年中國經濟“半年報”。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
對于金融領域今年上半年的表現,趙錫軍表示,各項政策措施不斷取得成效,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等指標均平穩增長,上半年廣義貨幣增長8.3%,人民幣貸款增長7.1%,社會融資規模增長8.9%。
趙錫軍表示,資金成本持續下降,銀行間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從1月份的1.86%下行至6月份的1.46%;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從1月份的2.16%下行至6月份的1.5%。這些利率的下行支撐了整個經濟的回穩向好。同時,政策結構也在不斷改善,從信貸結構來看,面向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創金融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在加大,貸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趙錫軍認為,政策的積極效果還表現在市場不斷回暖。以資本市場為例,自去年9月24日以來,資本市場總體持續回升,上證指數近期已站上3500點,這表明市場信心不斷提升,預期不斷改善,說明政策對市場起到了很強的支撐作用。
“盡管上半年金融領域取得較好表現,但也要看到還存在一些壓力和挑戰。”趙錫軍表示,從貨幣層面來講,盡管廣義貨幣、狹義貨幣增速都在上升,但廣義貨幣的增速大于狹義貨幣,貨幣活力的提升空間仍然很大。從存款的數據變化來看,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較多,但企業投資、居民消費還面臨較大壓力。從社會融資的角度來看,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8.9%,保持較快增長,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政府債券融資,這表明了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但同時也要考慮到兩者的配合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