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集采開標:血透市場迎新一輪降價潮

2025-07-14 10:5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道

血透市場新一輪降價來襲。

血液凈化是終末期腎病(ESRD)主流治療方式,其中血液透析(HD)應用廣泛。在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血液透析機、穿刺針、抗凝劑等核心設備和耗材是必不可少的,共同構成“體外循環系統”,與治療效果緊密相關。 

7月7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江蘇省2024年縣域醫共體設備更新項目血液透析設備采購公告》。公告顯示,本次共分2個包采購血透機81臺,預算單價12萬,血濾機28臺。預算單價20萬。采購預算總計1532萬元。

今年5月,安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也啟動了血透設備更新的招標工作,共分3個包采購332臺血透機,總預算金額5245萬元。據此前通知,該項目將于7月15日開標。

華南某中型券商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血透設備集采促使企業調整經營策略。一方面,企業需要優化生產流程、加強成本控制以應對低價壓力。另一方面,企業可能更加注重具有臨床價值和技術優勢的創新產品研發,以差異化競爭規避集采帶來的價格壓力。

價格怎么變?

以量換價是集采的重要特征之一。此次江蘇、安徽的血透設備集采,均以省為單位,規模較大。而基本盤增大,意味著中標產品的市場份額隨之擴張,而需求方的議價能力自然也就變得更高了。

按照以往經驗,江蘇、安徽此次的大規模血透設備集采行動,很可能繼續給市場施加降價壓力,設備毛利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繼續受到沖擊,以低價為抓手的市場競爭可能會更加激烈。

在設備降價開始之前,耗材的降價潮已經先一步來臨。

2024年6月,河南省牽頭的23省聯盟血透集采工作開始落地執行,這也是血透領域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一次集采工作,被稱為血透“小國采”。該次23省血透耗材聯盟集采,共有176個產品參與申報,中選157個產品,中選率為89%,按規則一中選的產品有119個,占總數的67.6%,按規則二中選有35個品種,占總數的19.9%,通過議價談判。

據報道,河南血透聯盟集采中,血液透析器平均單價從130元降至70元,最高降幅58.1%,血液透析循環管路降幅可達76.67%,整體來看,集采使得血液凈化耗材的平均價格下降46%。

此外,京津冀“3+N”聯盟血液透析類耗材集采平均降幅55.23%。透析管路從39元左右降至13.7元,平均降幅65%。集采執行后,預計聯盟地區每年可節約采購費用39.8億元。

不過血透設備和耗材又不盡相同。相較于設備,血透耗材的使用頻次更高、消耗量大,標準化程度也更高。血透設備如血透機等,則涉及精密控制系統、安全監測模塊等,技術壁壘較高,且更換速度較慢,采購周期長。

因此,由于市場結構、降價邏輯等存在差異,血透耗材集采的大降價并不必然意味著血透設備集采也會出現同等程度的降價,最終走向如何,還需進一步等待市場檢驗。

全產業鏈國產化加速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ESRD患者人數增長至412.6萬人,并有進一步增長趨勢。而2023年,我國接受透析治療的ESRD患者達107.0萬人,接受透析治療的ESRD患者比率約為26%,低于全球平均治療率37%,也顯著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治療率75%。血透設備的市場需求空間還在不斷增大。

 但由于技術要求高、研發難度大,過去國內臨床治療使用的血透設備主要依賴于歐美和日本進口產品(如德國費森尤斯、美國德維特等),國產設備相對較少。 

近年來,隨著集采政策和行動的落地,越來越多國產產品在設備領域的認可度逐步提升,基于價格優勢,不少企業開始加速追擊。

以威高血凈、山外山、三鑫醫療等為代表的國產血液凈化醫療器械企業開始逐步突破生產與技術壁壘,設備和耗材性能顯著提升,市場占有率持續穩步提升,增長率居同行業前列。

今年5月19日,威高血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開盤漲幅達83%,總市值突破205.66億元,其產品已覆蓋全國超6000家醫療機構。在血液透析設備領域,公司通過獨家代理及自主研發實現雙重布局,旗下透析機在國內市場份額達24.6%,位列第二。

同時,數據顯示,2024年山外山CRRT市場占比達15.19%,在國產品牌中位居第一,透析機市場占比達到15.97%,國產自主品牌排名第一。 

此外,相較于技術難突破的設備研發,血透耗材的國產化速度早已先一步達到較高水平。

上市企業財報顯示,目前血液凈化耗材國內市場占有率已超過進口品牌。2023年威高血凈(國產)在國內血液透析器領域的市場份額占比為32.5%,位列全行業第一,在國內血液透析管路領域的市場份額占比為31.8%,位列全行業第一。同時,其獲授權獨家銷售的血液透析機在國內血液透析機領域的市場份額占比為24.6%,位列全行業第二,僅次于費森尤斯醫療。

總的來看,不論是設備還是耗材,處于行業頭部、具備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大多為設備耗材兩手抓、全產業鏈同布局的大型企業。這些企業與國內其他企業相比,往往具備高端技術突破的優勢和底氣,與國外企業相比,在集采市場中具備更高的成本優勢,因此市場份額不斷提升。 

據太平洋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末,國內市場9家公司已實現血液透析全產業鏈布局,包括5家國產企業和4家外資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集采降價后,公立醫院透析費用下降,可能對獨立血透中心形成沖擊。眾多獨立透析中心中,處于虧損狀態的不在少數,若公立醫院費用下降,患者可能更愿意回醫院治療,獨立透析中心面臨患者流失風險。

在集采常態化的未來,隨著國產替代加速,這些企業的市場保有量有望進一步擴大。

(實習生薛麗瑩對本文亦有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