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7-09 07:59
盡管全球央行持續加倉黃金,但它對金價上漲的推動作用正悄然減弱。
7月4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全球央行凈購入20噸黃金。
7月7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中國官方黃金儲備為7390萬盎司,較5月環比增加7萬盎司。
但是,全球黃金價格卻“不為所動”,延續回調走勢。在7月8日凌晨美國政府對多個國家出臺新的對等關稅舉措前,倫敦現貨黃金價格一度跌破3300美元/盎司,較4月下旬歷史高點下跌約200美元。
“4月全球央行購金規模較3月環比減少12%,5月購金規模低于過去12個月平均值27噸,令華爾街意識到二季度以來全球央行購金力度趨降,難以支撐黃金價格反彈,由此引發眾多密切跟蹤全球央行購金動向的對沖基金對黃金獲利了結。”長期參與COMEX黃金期貨投資的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張剛向記者分析說。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24日當周,以對沖基金為主的資產管理機構持有的COMEX黃金期貨期權凈買漲頭寸較前一周減少614200盎司,創下6月以來的沽空最大力度。
渣打中國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杰在7月8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全球黃金市場出現“央行大買家購金力度下滑,對沖基金等中小買家逢高獲利離場”的狀況。但是,隨著美國重啟對等關稅貿易戰,加之美國“大而美”法案令美國債務規模繼續快速上升,未來全球央行仍會加大黃金購買力度,作為對沖金融市場風險與“去美元化”的重要工具。
渣打銀行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黃金日益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去美元化”對沖工具,比如2025年至今,黃金與美元指數、標普500指數與美國債的相關性分別達到-0.59、-0.07與-0.51,表明當美元資產價格下跌時,金價往往上漲。
張剛向記者透露,盡管近期全球央行購金力度減弱,但華爾街多數投資機構依然相信今年全球央行購金總規模仍將繼續突破1000噸,一旦下半年全球央行購金力度增強,他們又會迅速跟隨全球央行“淘金”并博取金價上漲收益。
渣打銀行認為,未來3個月黃金價格有望達到3400美元/盎司,未來12個月的黃金價格預估值仍在3500美元/盎司。
對沖基金借機獲利了結
2022—2024年期間,全球央行每年購買黃金規模均超過1000噸,約占當年全球黃金總需求的1/4,被眾多投資機構視為推動近年金價持續上漲的重要支撐力量。
這吸引各路資本紛紛緊盯全球央行購金動向,作為自己買賣黃金獲利的重要參考。
“去年起,越來越多華爾街對沖基金都調高全球央行購金力度在黃金投資估值模型里的權重,只要全球央行購金力度加大,他們就會調高黃金估值并跟隨買漲黃金。”張剛告訴記者,這令不少對沖基金收獲頗豐——通過跟隨全球央行持續加倉黃金而買漲黃金,他們在黃金投資方面的年化回報率達到逾20%。
但是,這種投資獲利操作突然在過去兩個月“失效”——盡管全球央行仍在持續加倉黃金,但黃金價格從5月起,從3500美元/盎司逐步回落至3330美元/盎司附近。
“華爾街對沖基金對此都挺郁悶,因為他們原先認為中東地區沖突升級等因素會驅動全球央行加大黃金采購力度,進而延續全球央行購金支撐金價迭創新高的趨勢。”張剛表示。但事實卻是二季度起全球央行購金力度遠低于一季度,導致華爾街開始意識到近期全球央行購金動作難以推動金價反彈。
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球央行購買黃金的規模達到244噸,但4月—5月期間,全球央行購買黃金的規模分別僅有12噸與20噸。
王昕杰對此向記者表示,4—5月全球金價迭創新高,一度突破3500美元/盎司之際,全球央行基于購金持倉成本考慮,減少黃金購買力度也是情有可原。此外,全球央行購買黃金力度減弱,也與他們外匯儲備規模增長狀況有著一定關系,比如4—5月美元指數跌勢趨緩令全球央行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增幅有限,在黃金配置占比不變的情況下,這些央行購買黃金的力度也相應減弱。
相比而言,一季度美元指數跌幅達到約8%,令各國央行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規模相應大增,對黃金的配置力度相應加大以維持黃金的配置占比。
面對4—5月全球央行購金力度有所回落,對沖基金認定其難以支撐金價反彈,轉而選擇逢高減持黃金頭寸獲利了結。這背后,5月美國對等關稅貿易摩擦有所緩和導致市場避險情緒下滑,也令金價開始呈現“高處不勝寒”狀況。
王昕杰認為,當前金融市場對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升級與貿易摩擦開始呈現“反應鈍化”狀況,即在這些風險事件發生后,避險情緒激增會在短期內推動黃金價格上漲,但此后市場發現這類風險事件已經“司空見慣”,難以再吸引更多避險資金入場追捧黃金,又對黃金選擇逢高減持獲利了結,這導致近期金價在失去全球央行強勁買入支撐后,出現上漲乏力狀況。
全球央行強勁購金力度何時恢復
未來全球央行是否重新恢復強勁的黃金買入力度,正成為全球金融市場關注的一大焦點。
世界黃金協會在6月17日發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黃金儲備調查》顯示,95%受訪央行認為未來12個月內全球央行將繼續增持黃金,約43%受訪央行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增加黃金儲備。
張剛表示,目前華爾街投資機構的爭議焦點是,在金價高企的情況下,今年全球央行能否延續此前3年的1000噸黃金購買規模。一方認為在美國重啟對等關稅貿易戰與美國債務規模繼續快速膨脹的情況下,全球央行將加快外匯儲備“去美元化”與多元化配置進程,從而加大黃金購買力度,因為當前除了黃金,在儲備資產里能替代美元的投資品種并不多;另一方認為高企的黃金價格仍將壓制全球央行的購金力度,因為各國央行需兼顧外匯儲備的安全性與收益性,過高的黃金購買持倉成本會影響他們的儲備資產收益能力。
“目前,前者的觀點略占上風。”他向記者透露。7月以來,華爾街場外的黃金買漲期權交易量較以往增加約35%,顯示不少對沖基金提前買入黃金買漲期權,靜待全球央行重新恢復強勁黃金購買力度,坐收金價上漲紅利。
王昕杰告訴記者,近年美元在全球央行外匯儲備里的占比基本不變,但黃金占比一直在持續增加,令黃金價格漲幅幾乎翻番。一旦美國貿易戰與債務可持續性問題引發的“去美元化”進程導致全球央行紛紛棄美元投黃金,未來黃金價格漲幅或相當驚人。
在他看來,全球央行不會追漲黃金,但他們強勁的購金力度會給金價帶來相對較高的支撐。即當黃金價格回調較大時,全球央行逢低買入黃金力度會增加,令黃金價格在一個較高點位迅速企穩。
匠鑫學院院長許亞鑫認為,未來驅動全球央行加大黃金購買力度的兩大重要因素,分別是對沖美國債務持續性風險與美聯儲貶值預期——尤其是高達36.9萬億美元的美國債務規模,讓金融市場擔心美債正變得難以持續;美聯儲貶值步伐加快則令美元貶值壓力加大,令黃金上漲空間擴大與資產保值屬性增強。
他表示,在全球央行持續加大黃金配置力度的情況下,3500美元/盎司不會成為此輪黃金牛市的最高點,下半年黃金價格有望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