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5年“五一”假期客流數據,經濟觀察報政研院聯合高德云圖發布《SAE逛吃指數之“老街”八方客》,選取全國116條歷史文化街區進行客流分析。數據顯示,一線及新一線城市開放型街區占據客流絕對優勢,超大城市公共空間的“虹吸效應”持續顯現。
廣州北京路是“五一”期間最為“沸騰”的老街,其游客數量達到182.6萬人;成都大慈寺、上海南京西路緊隨其后,其游客數量也超過了百萬人。
前十榜單中,80%位于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其共性在于兼具歷史遺產保護與商業空間開發功能。以北京路為例,這條2200年歷史的城市中軸線,通過南越王宮遺址、千年古道等文物保護與潮流商業融合,形成“古今共生”模式,日均客流達18.3萬人次。
漫步在北京路,你可以看到古老的騎樓建筑與時尚的現代店鋪并肩而立,也可以看到現代的咖啡館與傳統的茶館相鄰而設。作為廣州地標的北京路,無論是白天的熱鬧喧囂,還是夜晚的燈火輝煌,都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探索。
除了廣州北京路,其他幾個熱門老街也各具特色。成都大慈寺街區不僅有千年古剎,其周邊更隱藏著諸多老街巷,太古里、春熙路等都坐落在此。
每當提及繁華的街道,上海的南京西路總是首屈一指,作為上海灘歷史最悠久的道路之一,南京西路源于英國僑民的跑馬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因為“四大百貨”相繼開業,讓上海的“十里洋場”享譽世界,而這條街至今仍是中國的商業地標。
需要指出的是,以絕對客流為考察維度,身處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街區,勢必是最為“熱鬧”的。這些上榜的街區,多數都是城市的開放型街區,也是所在城市最為重要的公共空間,它不僅在假期時吸引外來游客,平時也是市民的主要休閑空間,其人氣自然是沒的說。
在這一榜單中,上海和成都各有兩條老街進入前十之列,可見兩座城市均具有相當的城市能級和商業魅力,老街作為城市的商業核心區,也在假日里承載了游客和市民的休閑時光。其中,成都少城歷史文化街區即為名聲在外的“寬窄巷子”。
令人意外的是,大同作為普通地級市,一條老街也擠入前十位,也可見大同文旅的火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