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首席觀察】美債又暴跌 全球資本尋找“新諾亞方舟”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5-22 14:30

如果“美債=無風險資產”的共識崩塌,避險資產“變臉”,你該如何配置資產?

誰能想到,在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催化下,全球市場的劇本反復改寫,唯獨美債持續承壓。

美東時間5月21日,美國財政部160億美元的20年期國債拍賣結果不佳。市場反應劇烈,10年期美債收益率躍升至4.6%,進而拖累美股。交易員押注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將升至5%,凸顯市場對美國通脹、財政赤字以及長期債務風險的憂慮。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里歐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債券市場供需失衡的劇烈變化,往往預示著更廣泛的經濟風險。他警告,美國政府可能通過印鈔應對債務壓力,這將引發貨幣貶值并侵蝕債券持有者的利益。這與20年期美國國債拍賣疲軟的表現相呼應,反映出市場對美債可持續性的深層焦慮。

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后,10年期美債收益率迅速攀升至4.48%,此前強勢的黃金則出現價格回調,跌幅接近5%。兩者高位跳水,引發市場震動。美元指數亦一度反彈至101。

然而,5月16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展望負面,令全球金融市場再度“變臉”。與此同時,地緣沖突加劇,避險情緒回升,黃金價格強勢反彈。

5月21日,黃金延續上漲勢頭,倫敦金現收于3315.1美元/盎司,上漲0.76%,COMEX(紐約商品交易所)期金收于3345.8美元/盎司,上漲1.00%;10年期美債收益率升至4.612%,上漲2.88%,月內累計上漲6.11%。

過去,當全球風險情緒上升時,投資者往往會買入美債和黃金,這是傳統資產配置邏輯中的“避險方程式”。但這一邏輯在近期出現“失靈”跡象,部分資金紛紛撤出美債。

盡管“美債作為全球唯一無風險資產”的信條尚未徹底瓦解,去美元化浪潮卻愈演愈烈,避險資產似乎“不再避險”,資本市場正在重新定義“真正安全”的資產。

 

當避險資產變風險資產

進入5月中旬,除美債外,全球市場劇本被反復改寫。

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后,美股顯著上漲,同時黃金和美債價格同步下跌。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得到階段性緩解,資金自傳統避險資產轉向風險資產。從另一角度看,避險資產(如黃金)在此時一度轉為風險資產。

花旗銀行指出,財政風險已取代關稅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美國政策轉向可能導致財政赤字超出預期,“政府效率部”預算削減及關稅收入下降將進一步加劇財政壓力,引發期限溢價飆升的風險。花旗銀行警告,年內美國面臨“股債匯三殺”的潛在風險:若期限溢價持續上行,可能引發美股下跌、美債收益率上升、美元貶值的連鎖反應,特別需要警惕30年期美債收益率是否突破5%的關鍵位。

近期美國金融市場已出現上述“三殺”局面。5月19日,受穆迪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影響,美國股指期貨、美債價格、美元指數集體下挫。其中,3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突破5%,創下2023年11月以來的新高;10年期美債收益率升至4.5%以上,凸顯市場對美國長期財政狀況的深度憂慮。

5月21日,美國金融市場再次上演“股債匯三殺”。其中,美股三大指數全線收跌,道瓊斯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分別收于41860.44點(-1.91%)、18872.64點(-1.41%)、5844.61點(-1.61%);美元指數收于99.55(-0.56%);美債收益率繼續攀升,30年期、10年期、2年期、5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報5.096(+2.45%)、4.60%(+2.81%)、4.021%(+0.10%)和4.159%(+0.05%)。

當前,美國貨幣政策信號趨于模糊。此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曾釋放出“不急于降息”的強硬信號,試圖維護政策獨立性和通脹錨定能力。這一立場強化了市場對美債利率維持高位的預期,也加劇了債市波動性。

5月20日,亞特蘭大聯儲在金融市場會議上,多位高級官員就當前經濟形勢和貨幣政策前景發表看法,普遍表達了對通脹風險的擔憂與對政策調整的謹慎態度。克利夫蘭聯儲主席貝絲·哈馬克提出三種經濟前景情景,其中最可能發生的是“滯脹”,即經濟增長放緩與通脹上升并存。

亞特蘭大聯儲主席拉斐爾·博斯蒂克指出,企業在應對關稅方面的應變策略已接近極限,未來價格變動將更直接反映消費者的反應。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聯儲觀察(FedWatch)工具顯示,截至5月20日,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在未來兩次議息會議中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為71%,較1個月前逾90%的降息預期大幅下降。博斯蒂克進一步表示,2025年可能僅會降息一次,以抑制通脹,同時規避經濟衰退風險。

 

黃金之變

緣何堪稱“貨幣備胎”的黃金反復變臉?有分析認為,黃金的估值邏輯從抗通脹轉向對沖貨幣體系風險,傳統大宗商品估值模型似乎失效。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4月黃金進口總量環比增長73%。盡管金價依然在高位,但投資者仍積極購入,顯示其對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經濟風險的擔憂。有分析認為,央行向商業銀行分配新進口配額也是推動進口增長的關鍵因素,表明官方在鼓勵黃金投資,以分散美元資產風險,增強金融體系穩定性。

關稅戰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是推動黃金需求的主要因素,即便近期關稅戰有所緩解,但投資者對長期不確定性的擔憂仍在支撐金價。

似乎在主權貨幣“失錨”時代,黃金和比特幣分別作為傳統與數字時代的避險選擇,反映出了投資者對貨幣信任機制的重估。市場就此熱議之際,5月12日以來,得益于通脹回落和中美貿易緩和,黃金失去部分抗通脹溢價,價格劇烈回調。然而,5月19日、20日、21日,黃金價格再度大幅反彈,顯示出其價格的韌性。

美國財政赤字失控,美債長端利率上升,加之穆迪下調美國主權評級,信用“錨”動搖,美債仿佛從“安全資產”轉向“利率風險炸彈”,這又進一步推動了黃金和比特幣的需求。

不妨再一次審視四大“避風港”。先看印象中的資本避風港——美債,現被暗指“國債=信用負債”,其避險地位受到挑戰;其次看儲備貨幣——美元,其與黃金/比特幣的兌換比值持續走貶;再看實物硬通貨——黃金,全球央行現在回歸黃金增持主線,重拾戰略配置;最后是過去印象中的投機標的——比特幣,現在開始獲得“數字避險”屬性,價格反復突破10萬美元。

 

穩定幣之“穩”?

就在傳統美元體系“顯性收縮”之際,美元穩定幣(USDT、USDC,一類與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悄然走熱。

Visa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穩定幣的市場規模超過了2200億美元。德銀最新研報顯示,穩定幣年交易量超28萬億美元,超過Visa與PayPal的交易量總和;穩定幣發行商持有超千億美元美債,反哺美國財政體系。穩定幣不是削弱美元,而是在數字世界強化美元。

一個不容忽視的“技術變量”正在崛起:美元穩定幣是否會成為金融市場新的“避震錨”?

從“資產錨”到“制度錨”再到“技術錨”,這場演化過程正在深刻重塑全球資本避險體系的底層結構。

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神州數碼信息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王永利指出,穩定幣是現實世界資產上鏈(RWA)發展的基礎通道,也是比特幣、NFT(非同質化通證)等加密資產與現實交易接軌的“流通血管”。

王永利認為,每一步都更貼近現實資產與現實交易需求,也對貨幣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在RWA階段,首先是底層資產變得復雜多元,包括地產、票據、債權、數據等,其次是實時、高頻、全球性的交易清算需求迅猛增長,最后是傳統金融體系(SWIFT、網銀)效率與成本無法滿足區塊鏈資產的運行要求。穩定幣由此成為連接鏈上世界與現實金融的“交易血管”。

“穩定幣并非顛覆美元,而可能是強化美元地位的新形態。”王永利指出,美元穩定幣“繞開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網銀”,完成了對傳統支付清算體系的“換道超車”。

美元穩定幣持有人的實質行為是“持有美元”,但無需美國政府、銀行或清算網絡許可。

據此,王永利建議,如果人民幣國際化能在跨境支付清算效率和成本上優于美元穩定幣,將在國際競爭中掌握戰略主動權。

展望未來,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穩定幣、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體系的融合發展趨勢難以逆轉,其中穩定幣在重塑全球支付體系方面的表現、加密貨幣在升級全球金融基礎性設施方面的表現,以及代幣化在改造資產交易結算體系方面的表現,值得重點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經濟觀察報首席記者 長期關注宏觀經濟、金融貨幣市場、保險資管、財富管理等領域。十多年財經媒體從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