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義偉 2月3日是星期一,臺灣社會各界的春節假期結束,開工上班。
開工第一天,民進黨側翼力量向國民黨打出19記重拳,拳拳到肉。
他們一口氣向臺灣選務部門遞交了19份連署書,要求罷免19名國民黨籍的區域“立委”。
這絕對是臺灣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由于在“立法院”處于相對少數,民進黨自認被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欺凌。對作風強悍的民進黨及其側翼力量而言,這口惡氣忍了快半年了,已經忍無可忍。
根據臺灣的相關規定,2月1日起可以對區域“立委”發動罷免。民進黨及其側翼力量提前進行連署作業,開工第一天就遞交了19份連署書。
民進黨的胃口不止于此。
國民黨在臺灣“立法院”有41席區域“立委”,按照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的規劃,這41名“立委”都要被罷免掉。屆時臺灣“立法院”的正副“院長”要重選,如果這樣,韓國瑜就不能繼續擔任“立法院長”了。
若事件的發展果真和柯建銘規劃的一樣,韓國瑜就太“悲催”了。他先是當選高雄市長,然后被罷免;接著當選“立法院長”,又被罷免。
與民進黨發動罷免相對應的,國民黨也發動了對部分民進黨“立委”的罷免,但罷免的人數和聲勢遠不及民進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向臺灣選務部門遞交連署書。
現在的情況是,民進黨支持者的情緒已經被調動起來了,仇恨值也被拉高了。國民黨的支持者也被動員起來了。此起彼伏的罷免浪潮已經不可避免。
而且,不論是民進黨方面,還是國民黨方面,罷免發動者都是思路敏捷,罷免文案別出心裁,頗為引人注目。
比如,民進黨罷免國民黨“立委”方面:
罷免林沛祥,文案是“基隆絕沛”;
罷免徐巧芯,文案是“鏟除黑芯”;
罷免王鴻薇,文案是“山除薇害”;
罷免李彥秀,文案是“港湖除銹”;
罷免洪孟楷,文案是“罷洪!刻不容楷”;
罷免羅明才,文案是“拔羅波”。
再比如,國民黨罷免民進黨“立委”方面:
罷免吳思瑤,文案是“地動刪瑤”;
罷免蘇巧慧,文案是“去怋除穢”。
在筆者看來,這一輪罷免大潮,不但是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大對決,是藍綠兩大陣營及其支持者的大對決,同時也啟動了藍、綠、白三大陣營各自內部的勢力重構。
因為,罷免一旦開啟,不但被罷免者要竭盡全力保衛自己的“立委”職位,選區內本黨或對方黨派的實力人物也會躍躍欲試,準備一旦罷免成功就參加補選。
這樣一來,整個2025年的上半年,臺灣政壇恐怕沒有一天是安寧的日子。
對此,綠營媒體喜不自勝。《自由時報》2月4日發表題為“迎向罷免大潮”的社論。社論描述了罷免潮的盛景:“本屆‘立委’二月一日就職滿一年,全臺灣罷免提議遍地開花。尤其春節期間,‘恭喜發財!聯署書拿來!’的群眾口號,更讓罷免增添動力。昨天不少公民罷免團體已向‘中選會’遞送提議文件。罷免是公民基本權利,反制并下架胡作非為的政客,以往只劍指個別公仆,這次卻風起云涌。”
藍營媒體則是憂心忡忡。《聯合報》今天(2月5日)發表題為“用復議提煉仇恨,以罷免收割社會人性”的社論。社論嚴厲批判民進黨:“一個政黨如此處心積慮地想要掌控一切權力,卻無意拿出什么積極作為服務人民,對于偏差的政策則拒絕修正,更不想聽取選舉民意或立法機構的制衡。這種政黨,配得上它所擁有的權力嗎?一個執政者,若只顧自己的光鮮作威作福,不顧社會大眾而只照顧自己周邊的沾親帶故者,不顧施政卻只會玩抵制和斗爭的政治游戲;那么,人民有什么理由要把權力繼續托付給它?”
現在的臺灣“立法院”共有113席“立委”,其中國民黨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無黨籍2席。
這一波罷免潮之后,大概率上述席位結構會有所變化。
民進黨希望自己的席位能夠過半,即達到57席或者更多。
它會如愿以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