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耶律楚材:美髯宏聲,蒙古帝國的“治天下匠”丨歷史人物

2025-07-21 16:04

作者 文博時空

作者 尹博 《元史·耶律楚材傳》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夏人常八斤以善造弓見知于帝(成吉思汗),因每自矜曰:“國家方用武,耶律儒者何用?”楚材曰:“治弓尚須用弓匠,為天下者豈可不用治天下匠耶?”帝聞之甚喜,日見親用。

?元?《元世祖出獵圖軸》中的持弓射箭?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西夏人常八斤因為善于制弓而被皇帝所賞識,于是他就經常夸耀自己說:“現在正是國家用到武力的時候,像耶律楚材這樣的儒者有什么用呢?”耶律楚材聽到了這樣的話,就回答他說:“制造弓箭需要用到弓匠,難道治理天下不需要用到治天下匠嗎?”元太祖成吉思汗聽說了耶律楚材的話,感到非常高興,更加親近和器重他。

“治天下匠”,確實是對耶律楚材最好的評價。當后來西域各國以及宋、高麗的使者前來朝見元太宗窩闊臺時,窩闊臺指著耶律楚材問使者們:“你們國家有這樣的人嗎?”使者們都回答說:“沒有這樣的人,像耶律楚材這樣的,大概是神人吧。”窩闊臺說:“你們也只有這句話不虛妄了,朕也覺得不會有這樣的人。”

耶律楚材究竟有何才華功績,擔得上這樣的評價呢?透過僅存的與耶律楚材直接相關的三兩文物,或可與這位在大蒙古國推崇“以儒治國”、促進民族文化交融的偉大政治家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

?耶律晉卿像 圖源:明代《三才圖會》

耶律楚材身長八尺,胡須很好看,聲音很洪亮。元太祖成吉思汗看重他,在征召其為臣子安置在身邊后并不直呼其名,而是稱其為“吾圖撒合里”,在蒙古語中意為“長髯人”,也即長胡須的人,從畫像中亦可見一斑。

耶律其人與書法作品?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字晉卿,號湛然居士、玉泉老人。耶律楚材家是契丹的貴族家庭,祖先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而他家從祖父起就世代在金朝做官,并常在燕京(今北京)居住,有著充分的漢文化修養。耶律楚材幼時即喪父,母親給了他良好的教育,十二歲時,耶律楚材進入了書院,后又學習詩書,漢文化的熏陶使得他讀書知禮。

耶律楚材其名出自《春秋左氏傳》:“雖楚有材,晉實用之”,這一方面說明了他家庭濃厚的漢文化氛圍,另一方面也映射了他的人生軌跡。耶律楚材獲得其名時,遼國早已滅亡了,他的父親耶律履(1131年~1191年,金代尚書右丞,文學家、畫家)花甲之年老來得子很是喜悅,希望他能夠成才,而遼國的后代到了金朝做官,自然就是“晉實用之”了。

耶律楚材也沒辜負父親的期望,十多歲時就已入金朝為官了。但金朝勢力江河日下,在中都(燕京,今北京)1215年被蒙古國攻破后,成吉思汗聽聞耶律楚材的才華,就征召其為臣屬,耶律楚材的“楚材”,也可認為是金朝文化培養出的才子,到蒙古國來做官。

?明?成吉思汗像?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在被成吉思汗征召后,耶律楚材也就一直兢兢業業輔佐蒙古國了。成吉思汗和耶律楚材之間有一段著名的問答。成吉思汗在征召耶律楚材時曾經詢問他:“遼、金和我朝是世仇,朕為你洗刷掉恥辱,如何呢?”耶律楚材回答說:“我的父親和祖父曾經在金朝任職,既然已經做了臣子,那么怎么還膽敢仇視君主呢?”這番回答得到了成吉思汗的看重,耶律楚材“吾圖撒合里”的親切蒙古稱呼也是在這之后取得的。在被成吉思汗征召的前年,耶律楚材有一書法《韓愈平淮西碑卷》,已反映出他少年時期的心性,耶律楚材能夠如此回答成吉思汗也并不讓人感到意外。

元?耶律楚材《韓愈平淮西碑卷》(局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

《平淮西碑》本為韓愈所作,記載了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 年),裴度平定淮西(今河南省東南部)藩鎮的功績。安史之亂后,唐王朝陷入了藩鎮割據的動亂,而淮西叛唐尤甚,對唐朝統治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平淮之戰打了五年,最終在唐朝重臣裴度的帶領下成功穩定了大唐基業。但韓愈《平淮西碑》卻過度夸贊了裴度的功績,引發了其他部將的不滿,于是這塊立于汝南城北門外的平淮西碑也就被推倒砸斷了,今只流傳其文。

?元?耶律楚材《韓愈平淮西碑卷》(局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

耶律楚材的《韓愈平淮西碑卷》作于貞祐元年(1213年),他時年二十四歲,書寫此篇碑文反映的是他雖身處動亂之世,但內心深處希望國家安定、統一,這是一種儒家修齊治平的政治理想。從書法風格來看,《韓愈平淮西碑卷》并不多加雕琢,而是呈現出一種頓挫與堅毅,雖有些地方讓人感到僵直,但更多展現的是耶律其人的剛健與挺拔。書法的風格就是人的風格,而書法內容的選擇更展現出人的品位,可以說,耶律楚材為人的正直和對天下的擔當從年少時就已發軔了。后來,耶律楚材果然也積極對蒙古國進行匡扶,打擊流氓地痞、建立社會秩序、禁止欺壓百姓、確立尊汗禮節、主持國家財稅……其諸多的工作也為后來的元朝建立打下了立國之基。

耶律楚材在晚年還有一書法遺存——《送劉滿詩卷》,這件晚年作品風格和他年少時的書法風格相近,但更加圓融成熟、筆力渾厚雄健。“此蓋晚年所作,字畫尤勁健,如鑄鐵所成,剛毅之氣,至老不衰。”這是宋濂做出的對耶律楚材書法的定評,由于宋濂的判斷準確而又承當,這段話成為了后世品鑒耶律楚材書法的唯一標準。

元?耶律楚材《送劉滿詩卷》(局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詩卷寫道:天下百姓大半流亡逃散,唯獨你治理下的千戶民眾安居樂業。你已名列朝廷能吏之中,清廉的名聲比泰山還要崇高。庚子年冬十月十六日,陽門的劉滿即將赴任,向我索詩留念,我寫下此詩以贊揚他善于治理。那些殘暴的貪官和狡詐的胥吏,難道不該感到羞愧嗎?落款為玉泉,耶律楚材因家在今北京香山和玉泉之間,故又別署玉泉。

《送劉滿詩卷》是耶律楚材1240年的書法作品,距他去世還有四年,故而為“晚年所作”。詩卷內容雖不長,但拖尾有五人七跋,以宋濂最有名氣,其跋位于首位。

元?耶律楚材《送劉滿詩卷》宋濂跋?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宋濂此時還身處元朝,所以跋中說“歸我國朝”指蒙古國。宋濂贊美了耶律楚材在蒙古國的政治作為。當時,金朝百姓剛剛歸附、國家制度尚未完善,新占領的州縣常被分割為諸王貴族的封地。由于安撫政策不到位,百姓紛紛逃亡。宋濂認為耶律楚材心系百姓、關懷之情無比深切。

在宋濂的跋文真跡中,其實并沒有上述對耶律楚材書法的評價,而是主要側重于對耶律楚材政治功績的評價,這是把耶律楚材作為儒者來看待,而非首先視之為書家。宋濂的題記,主要贊揚的也是耶律楚材的儒家士大夫情懷,而宋濂那段對耶律楚材書法的評價,是后來他在將此跋《跋耶律文正王送劉陽門詩后》收入自己的文集《宋學士文集》時才加入的。

《宋學士文集·卷十四》

“不可以作書畫觀,其勵人心、正世道,功莫大焉。”耶律楚材的書法亦被認為可以正人心世道,這是因為耶律楚材為人正直,有凜然正氣、忠烈之風,而觀其書法如見其人,也就具有了教化的作用。耶律楚材一輩子正直,就算面對皇帝也敢于進諫。太宗時,寵臣楊惟忠由于縱容殺人被耶律楚材收押,而宦官因此勾結誣陷耶律楚材違反制度,太宗大怒,將耶律楚材囚禁,不久又后悔,想要將之釋放。但耶律楚材不肯解開繩索,詢問太宗:“您拘押我是因為我有罪,應當明確告知百姓罪行,不可赦免。但現在您又放了我,說明我無罪,國家大事怎可像兒戲一樣反復無常呢?那國家又如何治理呢?”這一番話讓眾人大驚失色。而太宗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并用寬和的言語對其安慰。

耶律楚材最后也是因心中的正直、責任而死。1241年太宗窩闊臺死后,皇后脫列哥那稱制,非常寵信奸邪小人,國家政務很多都被干擾,變得不通行。其中,奧都剌合蠻使用資財獲得了權力,在朝里為非作歹,耶律楚材多次當面指責彈劾他,眾人對耶律楚材都很感到擔憂,因為奧都剌合蠻被皇后所寵愛。皇后有旨意,凡是奧都剌合蠻提出的建議,令史都要記錄下來,否則就斬斷令史的手。但耶律楚材阻止說:“事情如果合理那自然要奉行,但是如果不合理,我連死都不怕,何況斬斷手臂呢?我侍奉太祖太宗三十多年,從來也沒有對不起國家,皇后要無罪就殺了老臣嗎?”皇后忌憚耶律楚材的資歷,并不敢拿他怎么樣,但心中對其不滿,在政事上對他加以排擠,沒過幾年,耶律楚材就郁郁而終了。

他的離世引起很大震動,傾國悲哀,許多蒙古人都痛哭,如同失去自己的親人。漢族的士大夫更是流著眼淚憑吊這位功勛卓著的契丹族政治家。大蒙古國數日內不聞樂聲。正如其同時代人曹之謙在《中書耶律公挽詞》中所言:“忽報臺星折,仍結薤露新,斯民感天極,灑淚叫蒼旻。”他的遺體被運回燕京故里,安葬在他生前非常眷戀的玉泉山下的甕山泊(今昆明湖)之濱,與先于他去世的夫人合葬。并為其建廟立像,儀式極為隆重。

耶律楚材的“琴癖”與名琴

冬夜彈琴頗有所得亂道拙語三十韻以遺猶子蘭

耶律楚材

湛然有琴癖,不好凡絲竹。

兒時已存心,壯年學愈篤。

……

有我春雷子,豈憚食無肉。

旦夕飽純音,便是平生足。

耶律楚材死后,有對他進行誣陷的人,說國家的賦稅,一半都到他家去了。于是耶律楚材的家就被重新查看,但“唯琴阮十余,及古今書畫、金石、遺文數千卷”,這就是耶律楚材多年相位剩下的財產了,說是兩袖清風也并不為過。財產中,琴首先被提及,也確實反映了耶律楚材的志趣。耶律楚材自稱有“琴癖”,他年少時就對古琴藝術相當喜愛,長大后依舊不忘修習,琴藝達到了“稍疾意不急,似遲聲不跼”(節奏看似稍快,但意態從容不迫;聲音仿佛略緩,卻流暢毫無滯澀)的境界。

《困學齋雜錄》“京師名琴”條

由于愛好琴藝,耶律楚材也重視名琴。上述詩中的“春雷子”即為名琴,此琴也被元人筆記《困學齋雜錄》“京師名琴”條所記載,其他元人認為的名琴還有玉振、不出戶、石上流泉、寒玉等。“春雷”被注釋為“金內府物名曰承華殿春雷”,此琴屬唐代名琴,原在宋徽宗手上,其設有“萬琴堂”,而“春雷”為萬琴之第一品。金人攻破宋廷時,擄掠走了很多寶貝,“春雷”也就到了金人手中,金章總對此琴愛不釋手,死后還以其陪葬。或許是因為此琴太過出名,之后兜兜轉轉,“春雷”又被賜給了耶律楚材。

?唐?“春雷”琴?圖源:鄭珉中先生藏琴手記

古琴中,本就以唐琴為貴,而唐琴又以唐代制琴名匠雷威的琴為佼佼者,雷威所制琴也稱“雷琴”或“雷公琴”,而雷威一生所制琴中,又以“春雷”技藝為最高。“春雷”確確實實是愛琴之人至高無上的寶貝,身為愛琴者,耶律楚材也對其無比喜愛,認為有了他的春雷子,就連吃飯沒肉也不覺得是什么難事了,“豈憚食無肉”。傳世不只有一把“春雷”,而耶律楚材手執的那把春雷,我們今天還能見到,此琴一直傳到了今天的北京鑒琴專家鄭珉中那里并被妥善收藏。

唐?“石澗敲冰”七弦琴(正面)?四川博物院藏

唐?“石澗敲冰”七弦琴(背面)?四川博物院藏

海內外流傳下來的唐琴本就不多,而另一把唐琴亦與耶律楚材有關,就是如今被收藏于四川博物院的“石澗敲冰”七弦琴。鄭珉中專家也曾親自到川博鑒定這把琴,他對比了《送劉滿詩卷》中的印章和“石澗敲冰”七弦琴上的“玉泉”印,最終確定了此琴即為耶律楚材舊藏。

對琴藝的鉆研使得耶律楚材也形成了自己的琴論。他反對那些艷俗的音樂,而喜愛古琴的古雅自然,并認為只有古雅的思想才有利于對民眾的教化。耶律楚材還認為彈琴可以排遣憂愁、修身養性,如“居士閑彈《止息》時,胸中郁結了無遺”“何止銷我憂,還能禁邪淫”說的都是彈琴的妙用。

琴聲是耶律楚材儒家政治理想的化身,平和的琴音象征著太平治世,而靡靡之音則是亡國的征兆,喜愛琴藝,其實就是喜愛儒家文人的傳統審美。耶律楚材的琴藝很明顯也是在儒家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樂與修身、教化的聯系,自孔子時即已有之,而在實際的政治作為中,耶律楚材也尊孔崇儒,并恢復了科舉考試,保護儒人無數,使得相當多的士人免于淪為奴隸,而很多儒家文士,后來都成了治理國家的人才。

耶律楚材祠?

與耶律楚材直接相關的文物,實在太少了,耶律楚材其人雖不在,但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畔仍有耶律楚材祠留存。昆明湖濱,正是耶律楚材死后軀體埋葬的地方。這一祠堂本來在明初被付之一炬,不過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擴建清漪園時,耶律楚材的棺木被偶然發現,而乾隆皇帝因非常敬重耶律楚材,就為之重修了祠堂,還親寫了《耶律楚材墓詩及序》,并命大臣汪由敦寫出《元臣耶律楚材墓碑記》,兩文均被刻于一碑上,前文刻于碑陽,而后文刻于碑陰。如今的耶律楚材祠內仍能看到靜穆的耶律楚材塑像、乾隆親題的“元樞宰化”匾額及3.1米的刻字大石碑。

碑記有:“嘗謂治弓尚須用弓匠,治天下安可不用天下匠?遇所不便于民,必力爭不少屈,至有厭其為百姓哭者。卒賴其規畫,法制粗立,民得寧息。故論有元一代名相,必以楚材為稱首。”建立國家、開創基業并傳承法統,必須要有精通經典、通曉治國之道的杰出大臣來制定法規、謀劃方略、確立制度以維持長治久安,這才是立國的根本,而耶律楚材就是這樣的杰出大臣,“真社稷臣也”(元太宗語)

【耶律楚材小傳】

耶律楚材(1190~1244),契丹族,曾在大蒙古國擔任要職,是當時重要的政治人物。金泰和六年(1206年),他初入仕途,擔任掾職,之后被授予了開州同知。金貞祐二年(1214年),他被授予了左右司員外郎的官職。蒙古國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耶律楚材被成吉思汗征召至漠北,隨其西征。窩闊臺汗三年(1231年),耶律楚材被任命為中書令,成為朝廷重臣。然而,在太宗去世后,乃馬真·脫列哥那皇后掌權,對耶律楚材心生不滿,逐漸對其加以排擠耶律楚材。最終,他在乃馬真后三年(1244年)郁郁而終。??

耶律楚材在政治上大力倡導文治,推崇孔孟之道,選用儒生治國,確立了國朝的君臣之分,制定了《便宜十八事》的法律。在經濟上,耶律楚材也大力任用儒生來收取賦稅,使得蒙古國建立起了合適治理農耕經濟的適宜經濟制度,為國家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在軍事上,由于蒙古軍隊殺戮的現象比較嚴重,耶律楚材也堅定地反對軍隊過于殘暴的行為,并不把所征服的地區大肆屠戮,而是加以調停勸降,保全生靈性命無數。文化上,耶律楚材也以儒治國,倡導儒學,恢復科舉取士,保護儒家人才,并設立編修所、經籍所保護圖書。這一系列舉措不僅使得蒙古國國力蒸蒸日上,而且避免了中原文化的大倒退,“治天下匠”的說法耶律楚材當之無愧。說是治世能臣不為過。此外,耶律楚材在文學藝術上對當時蒙古國的文人也有很大的影響,他的傳世著作包括《西游錄》《湛然居士文集》等,另有一些詩文散見于《永樂大典》殘卷等地方,而耶律楚材的藝術,主要能看到的是其書法,其他相關文物由于各種原因,今不得見了。

【尊孔崇儒】

在思想文化領域,耶律楚材積極推行儒家思想,尊崇孔子學說。金朝覆滅之后,他特意派人尋訪孔子后裔,最終找到第五十一世孫孔元措。在他的極力主張下,1233年孔元措獲準承襲衍圣公爵位,得以重返山東曲阜主持祭祀事宜,從而確保了自宋金以來衍圣公世系的延續。此外,經耶律楚材奏請,元太宗批準重修孔廟,給予孔子后裔特殊禮遇,并創辦國子學以推行文化教育。1237年,他進一步建議恢復科舉制度。次年,元朝首次舉行科舉考試,錄取了士子四千余人。

【佛學淵源】

耶律楚材也“以佛治心”,他小時候除了儒家經典,也接觸到了很多佛教的內容。金末戰亂期間,燕京被蒙古軍圍困,他深感世事無常,遂潛心修佛。他最初跟隨圣安澄公學習禪法,后拜曹洞宗高僧萬松行秀(1166~1246年)為師,苦修三年,并獲得認可,成為了居士,在這之后他才被成吉思汗征召。后來耶律楚材也以“湛然居士”自號,可見佛學思想對耶律楚材的深遠影響。

耶律楚材曾作《萬松老人萬壽語錄序》。他接受了萬松老人“以佛治心,以儒治國”的主張,致力于維護中原文化。他的許多政治綱領和措施的正確實施,都離不開恩師萬松行秀的教導和指點。萬松行秀圓寂后人們為他修建墓塔以示紀念,現在北京西四南大街43號還有一座萬松老人塔,就是萬松老人的靈骨塔,該塔是北京城區內僅存的一座磚塔。

【天文】

耶律楚材在天文領域也有所建樹。耶律楚材在其編撰的《西征庚午元歷》中最早引入了“里差”這一概念,里差即為地理經度差異導致的時間偏差,用于修正天文觀測的時間誤差。1220年,耶律楚材隨成吉思汗西征期間,在撒馬爾罕(古稱尋斯干城)觀測到一次月食現象。據記載,當年農歷五月的望日(公歷6月17日)的月食,按照金朝《重修大明歷》的推算,食分應為二分,食甚時刻應在子夜時分。然而實際觀測顯示,月食在初更未盡時就已開始。這一差異使耶律楚材認識到,同一天文現象在不同經度地區觀測存在時間差異,由此他使用了“里差”這一時間校正概念,并將其系統性地納入歷法編制之中。

【軼事典故】

  • 元代重臣宋子貞撰寫的《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記載:耶律楚材的父親耶律履精通術數之學,尤其擅長太玄之術。他曾經私下告訴親近的人說:“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駒也,他日必成偉器,且當為異國用。”因此特意引用《左傳》“雖楚有材,晉實用之”的典故,為其取名“楚材”。
  • 《元史》記載:有一次,成吉思汗對異常出現的冬雷現象深感困惑。而耶律楚材通過占卜預測道:“回回國的君主將會死在野外。”果然不久后,回回國的君主便離世了。還有一次,西方突現長星,當成吉思汗就此異象征詢耶律楚材時,這位博學的謀臣斷言:“女真人即將更換君主了。”歷史的發展印證了他的預言——次年,金朝宣宗皇帝完顏珣便駕崩。
  • 《元史》記載:當蒙古軍隊攻克靈武時,耶律楚材展現出與眾不同的遠見卓識,其他將領專注于搶奪人口和錢財,而耶律楚材卻致力于搜集典籍和大黃藥材,為可能爆發的疫病未雨綢繆。不久之后軍中確實發生了疫病,而士兵們一使用大黃就痊愈了。

圖片 | 尹博

排版 | 黃思琦

設計 | 尹莉莎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