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請問重陽投資,如何看待今年以來港股IPO爆發?
A:今年以來,港股IPO規模明顯上升。根據Wind統計,截止5月28日,港股已有27家企業成功上市,首次招股募資總額已超770億港元,接近去年全年。現象級IPO頻發,蜜雪集團上市融資認購金額達1.77萬億港元,寧德時代赴港上市成功融資超350億港元成為全球范圍內僅次于沙特阿美的第二大IPO。目前港股仍有157家公司等待上市,募資超50億港幣的待上市項目有18家。根據德勤的預測,年內港股IPO募資規模有望沖擊1500億港元,重返全球前三。
港股IPO爆發,背后是政策紅利、市場環境和企業戰略共同作用的結果:
政策支持是港股IPO爆發的基礎。港交所近年持續優化上市制度,例如引入《主板上市規則》第18A和18C章,今年5月推出“科企專線”允許特專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顯著降低了早期科技企業的上市門檻;中國證監會出臺五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支持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審核時間從100天縮短至60天內,加速企業上市進程;港交所推出FINI結算平臺提升新股發行效率,增強了市場承載能力。
港股流動性改善是IPO持續的支撐。去年四季度以來,港股市場表現強勁。截止目前南向資金2025年凈流入超6000億元,其中機構資金占比過半;同時,對美國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推動全球資金回流新興市場,港元存款規模激增促使金管局被動投放流動性,形成“外資回流+南向加碼”的雙重支撐。今年以來港股日均成交金額超過2400億港幣,較去年增加近一倍。目前港股已經成為中國稀缺性科技和消費股的聚集地,考慮到MSCI指數中港股占比超過80%,外資回流和南向加碼的趨勢有望延續。
中國優質企業國際化布局加速,港股成為其構建全球融資平臺的關鍵樞紐。在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國際逆全球化升溫的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就成為了企業發展和提高對外影響力的必由之路,政策高層多次會議和講話中也提到要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國內融資面臨境內資金跨境使用限制,企業通過港股平臺募集離岸資金,可以支持海外產能擴張、品牌收購及供應鏈建設,例如寧德時代赴港上市募集資金90%用于匈牙利工廠建設。
受益于IPO環境改善,港股正經歷優質資產供給的結構性升級。以蜜雪集團為代表的全球消費企業,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中國核心制造企業,以及以恒瑞醫藥為代表的中國優質創新藥企等紛紛赴港上市。這些優質核心資產港股IPO基石投資者認購比例高,上市后股價平均漲幅優秀,帶動港股優質資產占比進一步提升,行業結構的優化有望進一步吸引中長期資金對港股的配置。港股當前兼具估值安全邊際、產業升級動能與流動性支撐,中長期配置價值凸顯,我們堅定看好港股的中長期表現。
▲向上滑動閱覽【免責聲明】
本材料由上海重陽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重陽投資”)原創并編輯發布,僅限于提供信息和投資者教育的目的。本材料所依據信息和資料來源于公開渠道(例如:萬得、彭博)和內部研究成果,相關信息被認為是可靠的,但重陽投資不對其完整性或準確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陳述或保證。相關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廣告、銷售要約,或交易任何證券、基金或投資產品的建議。本材料中引用的任何實體、品牌、商品等僅作為研究分析對象使用,不代表重陽投資的實際操作。因基金產品投資限制、投資組合調整和交易成本等多種因素,重陽投資的實際操作有可能與本材料中得出的結論不同。
本材料并不考慮任何閱讀者的特定投資需求、投資目標或風險承受能力。閱讀者在投資之前,應當仔細閱讀產品法律文件和風險揭示書,充分認識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并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
本材料版權屬于重陽投資,未經重陽投資授權,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轉載、翻版、復制、刊登、發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材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