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瓜子大王"洽洽食品(002557.SZ)交出了一份堪稱"斷崖式"的成績單:營收15.71億元同比下滑13.76%,歸母凈利潤7724.78萬元同比暴跌67.88%,毛利率更是從上年同期的30.47%驟降至19.47%。這份遠超市場預期的虧損,不僅讓當周股價跌去11%,更將公司推上戰略調整的十字關口。
瓜子堅果雙線承壓,戰略擴張陷入困局
作為占營收60%以上的核心品類,葵花子業務早已顯露增長疲態。2024年該板塊營收43.82億元,僅較2023年微增2.6%,且低于2022年的45.12億元峰值。盡管公司推出茶衣瓜子、螺螄粉味等十余款創新口味,但單價提升有限,全年葵花子均價僅增長1.8%,難以覆蓋原料成本上漲壓力。2024年內蒙古產區雨水災害導致的內霉問題,更讓庫存成本激增,直接拖累該業務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
第二增長曲線堅果業務同樣面臨"量增利減"困境。2024年堅果業務營收19.24億元同比增長9.7%,但毛利率跌至22.3%的歷史低位。巴旦木、碧根果等進口原料價格波動,疊加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競品的低價銷售,使得該業務盈利空間被持續壓縮。渠道數據顯示,2024年該業務直營渠道占比提升至20.51%,但毛利率25.01%較經銷渠道低4.74個百分點,"高端渠道擴張反而拖累整體利潤"的悖論愈發明顯。
戰略擴張的迷茫在新品布局中更為凸顯。洽洽在魔芋零食賽道的試水產品被指“缺乏創新”,面對衛龍、鹽津鋪子合計超40億元的市場份額,其魔芋制品仍處試銷階段。瓜子冰激凌等跨界嘗試更被質疑“蹭熱度”,新品貢獻率不足15%的數據,與良品鋪子30%、鹽津鋪子25%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
曾被寄予厚望的“雙百戰略”(百億營收、百萬終端)已顯露執行瓶頸。2024年營收71.31億元,距2025年百億目標缺口達28.7億元;終端網點增速從2019年的12%降至4.5%,下沉市場滲透率不足。
資本逃離與戰略定力拷問
資本市場的耐心正在耗盡。截至2025年5月19日,洽洽食品股價報23.15元,較2020年高點累計下跌67%,市值蒸發超230億元。兩期員工持股計劃深陷浮虧泥潭:2023年第八期浮虧46%,2021年第五期縮水53%。盡管公司推出1億-2億元回購計劃,但僅完成2300萬元的進度加劇了投資者對資金鏈的擔憂——同期短期借款激增34.91%至11.47億元,“資金充足”的承諾與償債壓力的矛盾引發信任危機。
實控人陳先保的跨界動作進一步動搖市場信心。其2022年入主的貴州君臺厚醬酒業,雖被強調為“個人投資”,但在葵花籽海外試種、堅果供應鏈優化的關鍵期,實控人涉足醬酒等領域的舉動,引發“主業分心”的質疑。
當下的洽洽食品正面臨戰略路徑的抉擇:是繼續推進“大而全”的多元化擴張,還是回歸“聚焦核心品類”的初心?渠道變革的陣痛、新品跟風的焦慮、海外投資回報率,無不考驗管理層的定力。
即將到來的三季度新原料采購期與中秋旺季,或成關鍵轉折點。若成本管控與渠道調整未見實效,洽洽面臨的不僅是“雙百戰略”的再度延期,更可能是資本市場對其成長邏輯的重新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