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廣州市近年來的經濟表現、產業發展等話題,北大匯豐智庫經濟組副研究員鄒欣博士在接受了經濟觀察網的采訪。鄒欣表示,廣州近年來過于依賴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布局比較滯后,錯過了本輪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黃金期。?
廣州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地區生產總值為22149.95億元,同比增長2.0%。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廣州重點產業中的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7.4%,處于動能轉換深度調整期。同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31.6萬輛和83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1.7%和32.5%。
北大匯豐智庫是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下屬研究中心,重點從事有關宏觀經濟、國際貿易與投資等領域的實證分析與政策研究。近年來,北大匯豐智庫結合其區域經濟分析與預測模型,發布了多份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分析報告,并持續關注珠三角城市產業變化動態。
10月中旬,北大匯豐智庫在其《2024年第三季度廣東省經濟預測簡報》中指出,廣東省的經濟增速在經歷了21世紀初的高速增長后,逐漸下行,并在近年來呈現出加速下滑的態勢。但簡報同時認為,經濟增速下滑并不表示廣東的經濟出了問題,隨著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資本邊際回報下跌,經濟增長速度逐漸下降,是一條普適的經濟規律。
對話:
經濟觀察網:如何看待今年前三季度廣州經濟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也低于廣東全省平均水平?
鄒欣:今年前三季度,廣州的GDP(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遠低于今年初設定的5%的目標。其中,第二產業增速1.1%,第三產業增速2.4%,二產和三產同時失速,主要受廣州自身產業結構的影響。
一是受傳統油車產業不景氣拖累,廣州二產增加值增速相當低迷。今年前三季度,廣州汽車制造、電子產品制造、石化制造三大工業支柱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為-17.4%、5.9%、2.5%。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速處于深度負增長,主要是廣州錯過了本輪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黃金期。
二是受房地產、金融、消費低迷影響,廣州三產增加值增速也較弱。其一,今年以來,房地產終端銷售數據一直較為低迷,影響房企拿地意愿和施工進度。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商品房成交(簽約)面積增速為-17.6%。其二,由于貸款利率不斷下調,銀行凈息差不斷收窄,特別是中小銀行為了攬儲,資金成本天然比國有大行要高,中小銀行的盈利能力不如國有大行,這對廣州金融業產生沖擊。2024上半年,廣州農商行實現營業收入73.46億元,同比下降21.86%,實現凈利潤17.01億元,降幅28.81%。
其三,廣州作為消費大市,居民消費意愿低迷對廣州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也產生了沖擊。今年前三季度,廣州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同比下降0.1%,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同比增長1.4%。
經濟觀察網:從投資、消費、出口三方面看,如何評價廣州今年前三季度的表現?
鄒欣:今年前三季度,廣州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表現均不佳。
一是廣州投資主要受房地產投資拖累,工業和基建投資增速仍然強勁。
二是廣州消費主要受服裝鞋帽、金銀珠寶、家用電器、通信器材、汽車等拖累。其中,汽車零售深度負增長,對消費沖擊最大。今年前9個月,廣州汽車零售增速只有-15%。
三是廣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增速都偏弱。一方面,廣州沒有把握住本輪跨境電商出口的浪潮;另一方面,廣州的機電產品缺乏出口的領軍企業,海外競爭力有限。
經濟觀察網:廣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是否還有發展優勢?
鄒欣:廣州作為老牌汽車工業基地,明顯錯過了本輪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黃金期。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崛起的速度非??欤厮估?018年才被引進上海,現在只過去了6年時間,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就已經超過了50%,廣汽明顯低估了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崛起的速度;另一方面,廣汽也沒有把握住智能駕駛的發展機遇,與華為分道揚鑣,廣汽自身缺乏技術研發能力,又不愿意與細分賽道的領軍企業合作,自然會被競爭對手超越。
廣州想要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后來居上,一定要有破釜沉舟的信念,在組織架構、人才管理、合作模式上做出較大的變革和創新,才可能獲得新生。
經濟觀察網:近年來,有觀點認為廣州在新興產業的布局上有諸多不足,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領域缺乏頭部企業。你認同這種說法嗎?
鄒欣:廣州確實對新興產業的布局較為滯后。技術變革日新月異,廣州過于依賴傳統產業,享受傳統產業帶來的優勢,也會受到傳統產業逐漸變得落后的拖累。
不過,廣州目前已經認識到自身發展的問題,在廣州市的“十四五”規劃中,有很多內容都是關于加快產業結構轉型的內容。比如,第二章,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重點強調要支持技術、企業、人才、制度的協調發展。對于廣州來說,重要的是政策的執行和落地。
經濟觀察網:過去幾年,廣州與重慶有數次“第四城”之爭,蘇州、成都等快速發展的城市也緊隨其后。你認為,廣州經濟發展降速是階段性的還是趨勢性的?
鄒欣:廣州如果不能成功實現自身經濟結構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廣州經濟增速下行可能就是趨勢性的。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中國城市間的競爭也是百舸爭流、不進則退的,始終要有危機意識。
廣州要扭轉“被超越”的趨勢還是任重道遠的。一方面,要正確認識自身的不足,實事求是,在制度上要勇于改革創新,以破釜沉舟的勇氣,提升廣州對企業和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加強與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區的優勢產業之間的聯動,取長補短,利用自身廣大市場和出口的便利,加快產業轉型。
經濟觀察網:多份國際咨詢機構2024年最新報告認為,過去五年,廣州穩居全球“一線城市”位置。例如,科爾尼《2024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顯示,廣州2020至2024年的全球排名從63上升至52。你怎么看待廣州在國內外排行榜表現上的反差?
鄒欣:國際咨詢機構對廣州的排名靠前,說明廣州在外資吸引力和國際營商環境上還是有自身優勢的。
一方面,廣州作為千年商都、重要開埠口岸,海外知名度自古以來在國內城市中就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另一方面,廣州有很多外資企業,比如寶潔、松下、卡爾蔡司光學等,外企對廣州的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
廣州要利用好對外開放門戶的作用,鞏固自身在吸引外資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