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4-23 19:38
“中國債券市場自1950年發行首只國債以來,歷經70多年發展,現已成為規模龐大且品種豐富的成熟市場。隨著其國際認可度的不斷提升,境外投資人的投資熱情也持續高漲。”4月22日,大公國際黨委副書記、總裁應海峰在俄中投資法律論壇上表示。
應海峰稱,近些年,隨著中國政府不斷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金融領域各項制度規范逐步與國際接軌,中國債券市場已步入對內、對外雙向開放的高水平發展階段。整體來看,中國債券市場呈現以下三個特征:
第一,債券市場持續擴容,規模龐大、品種多樣。截至2025年2月末,中國債券市場余額達到180.5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4.8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擁有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兩大債券發行和交易場所。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余額為159.3萬億元人民幣,交易所市場余額為21.2萬億元人民幣。債券品種涵蓋國債、地方政府債、金融債、企業信用債、資產支持證券、同業存單等,其中,地方政府債、金融債和國債排名前三,債券余額占比分別為27.1%、22.3%和19.2%,企業信用類債券占比約為18.4%。
第二,中國債券市場國際認可度上升,境外投資人投資熱情上漲。截至2025年2月底,境外投資者持有中國債券規模超過4.3萬億元人民幣,較中國債券市場開啟國際化進程初期增長400%,已有來自全球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共計1158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境外投資者類型呈現多元化特征,數據顯示,中國債券市場已吸引包括90家境外央行在內的主權類投資者,以及全球最大100家國際資產管理機構中的80家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投資。
第三,人民幣資產投資回報豐厚,人民幣債券投資價值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人民幣債券投資回報在全球范圍位居前列,為投資者提供了優質的保值、增值選擇。過去10年中,持有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中的人民幣債券組合,無論是否進行外匯對沖,均能獲得近80%的投資回報。同時,人民幣債券還具有較高的風險調整后收益,過去5年,中國國債收益率高于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全球資產,而波動率則處于低位。
展望未來,應海峰表示,中國債券市場將繼續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層次的國際化邁進。首先,深化金融市場制度型開放,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優化資本流動和外匯管理制度。其次,繼續完善風險對沖機制和豐富風險管理工具。第三,拓寬境外金融機構來華展業范圍,探索建立人民幣資產作為境外合格擔保品的制度框架。第四,繼續推動人民幣債券成為廣泛認可的合格優質流動性資產,便利境外機構在非交易場景下使用人民幣債券。第五,深化拓展境內外債券市場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