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 作為一家總部位于德國的聚合物材料制造商, 科思創即將迎來第三次進博會之旅。
在11月1日的媒體溝通會上,科思創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雷煥麗說,在商言商,哪個市場給企業更多機會,企業就選擇哪個市場。從全球層面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仍較為可觀,這意味著中國市場具有很大潛力,科思創也視中國市場為本土市場。
當前,中國已是科思創最大市場之一,2022年在中國的銷售額為36.4億歐元,約占集團銷售額的五分之一。截至2022年底,科思創在中國投資總額已超過39億歐元。并且,科思創在大中華區共擁有10個生產基地。
今年以來,科思創也宣布了在國內多個生產基地的投產或新建計劃。10月,科思創全球首條物理回收聚碳酸酯專用生產線(最高產能為2.5萬噸)在上海正式投產;9月,在珠海投資的其全球最大熱塑性聚氨酯生產基地破土動工;8月,位于上海的水性聚氨酯分散體工廠竣工。
對于企業今年的商業決策,雷煥麗再次強調“在商言商”。2011年,科思創便將當時的聚碳酸酯業務全球總部遷至上海。她說,此舉背后的考量之一是由于中國是聚碳酸酯全球最大的使用市場,把全球總部放在上海,就是為了要讓企業更貼近市場,提升企業決策的質量和速度。因此不管外圍市場如何變化,科思創堅定把聚碳酸酯業務全球總部放在上海。
不過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仍給科思創帶來了不少困擾。雷煥麗說,對于總部在歐洲的企業,科思創面臨的挑戰是最近全球經濟環境導致歐洲經濟不理想,同時能源價格也是很大的挑戰。“這個挑戰演變成哪個市場能給企業更多回報,企業就一定在那個市場來進行商業安排。”
與此同時,雷煥麗說,對于外企而言,中國的營商環境也在越來越好。創新方面,外資企業已經被稱為“第四支力量”,企業也因此倍受鼓舞。“我自己的體會是,此前跟政府部門的溝通做的不夠多,導致在政策理解方面比較有限。根據我們這幾年的經驗,溝通越多雙方訴求就越清楚,企業也能對政策理解得更準確。”
在今年的進博會之旅,科思創將自己的主題定為“開創凈零新境”。此前,科思創宣布了系列減排目標。包括到2030年,承諾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0%至220萬噸。到2035年實現范圍1和范圍2的凈零排放(范圍1和范圍2即自身生產的直接排放和外購能源產生的排放)。
雷煥麗說,幾年前,人們對于碳循環以及綠色發展等概念感覺還沒有那么強烈,因此在2021年進博會首秀時,更多是科思創邀請合作伙伴一起參加進博會討論綠色發展。但在2022年參加進博會時,可以看到很多價值鏈上的伙伴都主動行動起來,加入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討論中。“作為材料制造商以及進博會老友,從供應商到下游客戶再到政策制定者,可以明顯看到綠色發展的大潮。為此,我們也是積極把產業鏈條聯系起來,推動減碳發展。”
雷煥麗表示:“對科思創而言,進博會是加速合作與循環經濟進程的絕佳舞臺。借助進博會,科思創得以不斷深化其在價值鏈關鍵領域的合作伙伴關系,為各行業帶來更多定制化解決方案,更好賦能國家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