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晚,衛光生物(002880.SZ)發布定增預案,公司擬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億元,其中12億元將投資建設1200 噸/年血液制品智能工廠。
衛光生物主營業務為血液制品,擁有9個全資或控股單采血漿站,產品涵蓋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3大類,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深圳市光明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
據衛光生物定增預案介紹,公司現有血液制品生產線建成于2013年,設計年投漿量約400噸,經多次改造升級目前已提升至650噸,進一步改造升級產能的空間極其有限,公司急需新建工廠拓展產能。衛光生物還表示,公司新品研發持續提速,現有在售產品達到11個品種23個規格,近2年上市兩個新品,預計未來5年將繼續上市新產品,現廠區已無法滿足新產品產業化需求。
根據定增預案,衛光生物將投入12億元的定增募集資金用于建設1200噸/年血液制品智能工廠,可生產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等十幾類血液制品。公司表示,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公司把握市場機遇,進一步緩解行業供需矛盾,擴大生產規模,提升市場占有率。此外,還有3億元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衛光生物曾于2022年啟動非公開發行,擬募集11.5億元資金用于建設血液制品工廠建設800 噸/年的產能,以及鐘山單采血漿站項目、補充流動資金。此后,該定增計劃總金額調整減少后通過證監會審核,但公司未能在一年有效期內實施非公開發行,此次定增最終“擱淺”。
衛光生物相關公告顯示,公司于2022年3月發布定增預案,2022年10月將定增募資總金額減少至10.87億元,并于同年11月被證監會發審委核準通過。不過,到2023年11月,衛光生物公告稱,公司在取得批復后一直積極推進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發行事宜,但由于資本市場環境和發行時機等多方面因素變化,公司未能在批復的有效期內實施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該批復到期自動失效。
時隔3年多,衛光生物再次啟動非公開發行計劃大幅增加產能,其背景是血液制品行業加速整合,行業“馬太效應”進一步顯現。
衛光生物在定增預案中表示,近年來頭部企業加速建設千噸級生產基地,大幅提升產能規模。其中,天壇生物的成都蓉生永安血制項目、上海血制云南項目和蘭州血制生產基地項目設計產能均為1200噸,目前均已投產或竣工;華蘭生物在重慶涪陵投資興建的1000噸血液制品生產基地已建成,預計今年可投產。隨著行業的發展,我國血液制品行業集中度及產能規模將進一步提高,行業內極具競爭力的公司也將強者愈強。
目前,國內血制品行業產能超千噸的“第一梯隊”企業包括天壇生物、上海萊士、泰邦生物、華蘭生物、派林生物等企業。今年6月,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國生物出手收購派林生物,行業并購愈演愈烈。對于衛光生物而言,成功實施定增大幅提升產能,或是其未來保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