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瑞生系中國平安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
從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邁進是時代的召喚。總書記指出:“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2023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并提到“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要求著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為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金融興,則百業興;金融強,則經濟強。2023年,142家中國企業入圍世界500強,數量世界第一,中國平安亦躋身其中,位居世界500強全球保險企業第一位。作為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中國平安自1988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服務國計民生的初心志向,經過35年的深化發展,成長為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行業領先的綜合金融與醫療健康服務集團。基于對中國廣大市場及億萬消費者的長期洞察和深入理解,平安持續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的能力,為超2億金融客戶提供“省心、省時又省錢”的高性價比產品與服務,帶來更普惠、多元和有溫度的金融生活消費體驗。平安的高質量發展,始終圍繞著“服務實體經濟、創新產品服務、可持續發展”三個維度,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維度來看,中國平安堅持以不斷創新的金融方案保障大國重工,堅持以金融服務實體。截至2023年11月末,中國平安累計投入超8.62萬億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覆蓋能源、交通、水利等國家重大項目及“國之大器”,護航“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規劃。
承保大型項目,服務國家戰略。平安產險積極為國之重器、能源安全、大國基建保駕護航,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平安產險首席承保我國近年出口海外的最大單一保額項目荷魯斯一號遙感衛星,參與承保C919大飛機試飛保險,并為ARJ21支線客機首次走出國門提供產品責任險保障支持;首席承保“十四五”期間重大清潔能源項目之一中核集團徐大堡核電1&2號機組建設工程。截至2023年12月,平安產險已為全國1300多個重點工程提供超過3.7萬億元風險保障,包括首席承保川藏鐵路2個標段、張靖皋長江大橋、濟南穿黃隧道等超大項目;累計為全球111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超1.4萬億元風險保障,包括首席承保印尼上西索堪抽水蓄能電站、波黑達巴爾水電站等多個“一帶一路”重點項目。
深耕普惠金融,為小微企業和新市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客戶超過100萬戶,貸款余額達5831億元;陸金所控股累計服務約2000萬客戶,賦能的貸款余額為3663億元,共為17.9萬小微企業主提供了無抵押貸款服務。平安產險打造“企業安心保”等一系列小微企業客戶專屬保險產品,已為212萬家小微企業提供風險保障129萬億元,賠款金額25.5億元。
在服務“新市民”方面,為滿足新市民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消費和保險保障需求,創新推出一攬子新市民專屬產品和綠色通道。平安產險為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家政人員等特別設計務工意外險,防范靈活務工人員的意外風險。平安壽險創新“醫療費用支付+就醫服務”一體化醫療解決方案,幫助解除群眾疾病醫療的后顧之憂。針對外賣騎手等新市民,2023年日均為新市民提供專屬風險保障65萬人次,總保額達4225億元。
從“產品服務創新的高質量發展”維度來說,平安不斷深化“綜合金融+醫療健康”雙輪驅動戰略,堅持打造有溫度的金融服務,為客戶提供“省心、省時、又省錢”的服務體驗,積極探索“保險+居家養老”“保險+高端養老”“保險+醫療健康”的服務模式,滿足居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目前,平安擁有個人客戶數近2.30億,客均合同數達2.99個,超64%的客戶同時使用了醫療健康生態圈提供的服務,
隨著“健康中國”建設的全面推進,大眾的健康管理意識正在不斷增強,對于醫療健康服務的訴求也在持續提升。保險行業與客戶的健康生活具備天然關聯,中國平安依托醫療健康生態圈,整合優勢資源,為滿足條件的客戶提供醫療健康服務,精心呵護客戶健康。平安于2021年匹配主力重疾險產品,推出“平安臻享RUN”服務品牌,并于2023年7月進行全新升級。通過為每位客戶匹配一名線上醫生,并建立專屬健康賬戶,從健康、醫療、慢病三大服務場景出發,致力于為客戶帶來全生命周期的守護,實現“健康有呵護、亞健康有督促、小病有陪護、慢病有照護、大病有專護”。
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緊迫地擺在國人面前,對于金融機構來說,發展養老金融既是國家健全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政策指引,又是面向未來業務增長的重要布局。中國平安自2021年開始啟動居家養老服務構建,目前已經完成了三位一體管家、十大場景、“到店、到線、到家”服務構建,為客戶構筑滿足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居家養老建議解決方案。截至2023年9月,平安居家養老已覆蓋全國50余個城市,累計超7萬名客戶獲得服務資格。2023年10月,平安融合北大醫療康復服務標準,聯合40多家康復護理服務商及行業內產學研專家,共同發布居家養老“護聯體”,并推出“平安無憂護”產品體系,積極助力康復護理行業標準化發展。
在應對極端天氣災害的時候,平安積極履行保險保障天職,發揮社會“穩定器”作用。在京津冀地區暴雨洪澇、東北寒潮暴雪、甘肅積石山地震等災害中,平安產險累計接到客戶災害報案25.28萬筆,累計完成災害保險賠付超29.07億元;平安人壽累計賠付965.42萬元;中國平安開展“馳援甘肅青海地震災區送溫暖”行動,向災區捐贈1000萬元。
此外,平安堅持金融為民的初心和使命,積極落實各項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要求,平安全國統一服務熱線95511,配置7×24小時全天候服務的專業客服坐席團隊,2023年上半年,進線3.8億人次,日均咨詢約210萬人次,接通率達98%。此外,平安積極配合原中國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工作,在“3·15”期間開展專題宣傳,共開展線上線下宣傳活動近萬場,觸達消費者超4.2億人次,普及金融基礎知識,強化消費者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
從“可持續發展”的維度來看,中國平安深入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持續提升ESG治理水平。將ESG理念融入公司發展戰略,搭建科學專業的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與清晰透明的ESG治理結構,集團可持續發展管理架構分為戰略層、管理層、執行層、實踐層四層,助力公司實現長期、均衡、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平安積極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持續深化綠色金融行動,全力支持國家綠色經濟轉型和產業鏈升級。截至2023年9月末,中國平安綠色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62.76億元,綠色貸款余額達1360.41億元,保險資金綠色投資規模達1323.06億元。自2018年開展“三村工程”以來,中國平安累計提供產業振興幫扶資金1,079.01億元。“金融如水,滋潤實體;活水潤物,引領發展。”歲末展望未來,金融將為實體經濟和國家重要戰略、重大建設引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將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持保障。中國平安也將始終堅持金融報國、金融為民和可持續發展,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持續為客戶、員工、股東和社會創造長期、穩健、可持續的價值回報。
(本報記者歐陽曉紅采訪整理)